急性荨麻疹是一种由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引起的局限性水肿反应,典型症状包括风团、瘙痒、血管性水肿等。急性荨麻疹主要由食物过敏、药物反应、感染等因素诱发,病程通常在6周内消退。
1.风团
风团是急性荨麻疹最典型的皮肤表现,表现为突发的红色或苍白色隆起性皮损,边界清晰,形态不规则,可孤立或融合成片。风团通常伴有明显瘙痒,按压后褪色,单个风团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但可能反复发作。风团可能与组胺释放导致真皮浅层血管扩张有关,常见诱发因素包括海鲜、坚果等食物或青霉素等药物。
2.瘙痒
瘙痒是急性荨麻疹患者最常见的主观症状,多呈中重度,夜间可能加重。瘙痒感与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的组胺刺激皮肤神经末梢有关,搔抓可能加重皮损。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烧灼感或刺痛,儿童患者可能因剧烈瘙痒影响睡眠。瘙痒可通过冷敷缓解,严重时需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等抗组胺药物。
3.血管性水肿
约半数急性荨麻疹患者伴发血管性水肿,表现为皮下疏松组织如眼睑、口唇、外生殖器的突发肿胀,肿胀区皮肤紧绷发亮但颜色正常。血管性水肿由真皮深层和皮下组织血管渗透性增加引起,可能累及喉头导致呼吸困难。对于累及呼吸道的血管性水肿需立即就医,可遵医嘱使用地塞米松注射液等糖皮质激素治疗。
4.全身症状
部分急性荨麻疹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头痛、恶心等全身症状,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全身症状多与系统性过敏反应相关,常见于昆虫叮咬或药物过敏诱发的病例。伴随腹痛腹泻可能提示消化道黏膜水肿,需警惕过敏性休克的早期表现如心悸、冷汗等,此时应立即就医并遵医嘱使用肾上腺素注射液。
5.诱发因素
急性荨麻疹常见诱发因素包括鱼虾等动物蛋白、食品添加剂等食物,阿司匹林等药物,病毒或细菌感染,以及冷热刺激等物理因素。部分患者有特应性体质或家族过敏史,花粉、尘螨等吸入性过敏原也可能诱发。明确诱因后应避免再次接触,必要时可遵医嘱进行过敏原检测,使用依巴斯汀片等二代抗组胺药控制症状。
急性荨麻疹患者应穿着宽松棉质衣物避免摩擦刺激,洗澡水温不宜过高。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食物及已知过敏原。记录发作时间、可疑诱因及症状变化有助于医生诊断。若出现喉头水肿、呼吸困难或血压下降等严重症状,须立即急诊处理。病程超过6周或反复发作者需排查慢性荨麻疹可能,长期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