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癣主要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常见病因有直接接触传染、间接接触传染、自身接种传染三种。体癣属于浅部真菌病,致病菌包括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等,可通过皮肤屏障受损处侵入角质层繁殖。
1、直接接触传染
与患癣的人或动物直接皮肤接触是主要传播途径。皮肤癣菌通过破损的表皮侵入角质层,在温暖潮湿环境中大量繁殖。典型表现为环形红斑伴脱屑,边缘隆起伴丘疹或水疱。确诊需进行真菌镜检或培养,治疗可外用联苯苄唑乳膏、特比萘芬喷雾剂等抗真菌药物,严重者需口服伊曲康唑胶囊。
2、间接接触传染
接触被污染的衣物、毛巾、梳子等物品可能导致感染。真菌在潮湿织物上可存活较长时间,当接触者皮肤存在微小裂口时易引发感染。皮损初期为红色小丘疹,逐渐扩展成边缘活跃的环状斑块。除规范使用酮康唑洗剂等药物外,应对贴身物品进行煮沸或消毒处理。
3、自身接种传染
原有手足癣或股癣患者可能通过搔抓将真菌接种至躯干四肢。糖尿病、免疫抑制等因素会加重感染风险。皮损特征为多发性同心圆样红斑,伴有明显瘙痒。治疗需同时控制原发灶,可交替使用硝酸咪康唑散和环吡酮胺乳膏,避免交叉感染。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是预防体癣的关键,建议选择透气棉质衣物并单独洗涤。避免与癣病患者共用个人物品,宠物患癣应及时治疗。出现疑似症状应尽早就医,不可自行使用激素类药膏以免加重感染。治疗期间需遵医嘱完成全程用药,即使症状消失也应持续用药一段时间防止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