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发炎可通过保持充足休息、适当增加饮水量、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雾化吸入治疗、氧疗等方式控制。肺部发炎通常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吸入刺激性气体、免疫力低下、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
1、保持充足休息
肺部发炎时身体需要更多能量对抗炎症,卧床休息能减少耗氧量。建议选择半卧位姿势,有助于缓解呼吸急促症状。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劳累,每日睡眠时间应达到8-10小时。若出现夜间阵发性咳嗽,可使用加湿器保持空气湿度在40%-60%。
2、适当增加饮水量
每日饮水量建议维持在1.5-2升,温开水或淡蜂蜜水均可。充足水分能稀释呼吸道分泌物,促进痰液排出。可少量多次饮用,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增加心脏负担。合并心力衰竭者需遵医嘱控制入量,不宜自行增加饮水。
3、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细菌性肺炎可选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药物。使用前需完善痰培养等检查,明确致病菌种类。治疗期间须完成全程用药,不可自行停药。用药3天后需复查血常规评估疗效,出现皮疹等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就医。
4、雾化吸入治疗
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可缓解气道痉挛。雾化前清洁口腔,采用深慢呼吸模式,每次治疗10-15分钟。结束后需漱口防止口腔真菌感染。家用雾化器应每周用酒精棉片消毒管路,避免交叉感染。
5、氧疗
血氧饱和度低于93%时需进行氧疗,一般采用鼻导管吸氧,流量控制在2-4升/分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采用控制性氧疗,目标血氧维持在88%-92%。使用制氧机需定期更换过滤棉,注意防火防爆。氧疗期间监测指尖血氧变化,避免氧中毒。
肺部发炎期间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但避免直接吹风,室温维持在20-24℃为宜。饮食选择易消化的高蛋白食物如蒸蛋羹、鱼肉粥,避免辛辣刺激及产气食物。每日监测体温和呼吸频率,若出现持续高热、咯血或意识改变需立即急诊。恢复期可进行腹式呼吸训练,逐步增加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但需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吸烟者必须严格戒烟,接触粉尘作业者应做好职业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