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手术后并发症主要有角膜水肿、眼内炎、后囊膜混浊、黄斑囊样水肿、视网膜脱离等。多数并发症可通过规范操作和术后护理避免,但需警惕严重并发症对视力造成不可逆损害。
1、角膜水肿
角膜水肿是白内障术后早期常见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视力模糊、畏光、异物感。手术器械接触角膜或超声能量使用过度可能导致内皮细胞损伤。轻度水肿通常3-7天自行消退,严重者需使用5%氯化钠滴眼液或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术后避免揉眼,按医嘱使用抗生素眼药水有助于预防感染。
2、眼内炎
眼内炎是严重感染性并发症,表现为眼痛、视力骤降、结膜充血。手术中污染或术后护理不当可能引发细菌感染。确诊需立即进行玻璃体腔注药,常用万古霉素注射液联合头孢他啶注射液。术前严格消毒、术后避免污水入眼可降低发生概率。出现症状需24小时内急诊处理以防失明。
3、后囊膜混浊
后囊膜混浊多在术后数月发生,主诉视力逐渐下降伴眩光。残留上皮细胞增殖是主要原因,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是标准治疗方案。术前选择直角边缘人工晶体可有效预防。混浊程度较轻时可用氟米龙滴眼液控制炎症,但最终仍需激光治疗恢复视力。
4、黄斑囊样水肿
黄斑囊样水肿表现为中央视力下降伴视物变形,常见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手术创伤引发血-视网膜屏障破坏导致液体积聚。口服乙酰唑胺片联合局部应用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可促进水肿吸收。术前控制血糖、术中减少虹膜操作能有效预防,严重者需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
5、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脱离是危急并发症,患者突发视野缺损伴闪光感。高度近视或术中后囊破裂者风险较高。需紧急行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硅油填充,常用曲安奈德注射液抑制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术后避免剧烈运动,定期散瞳查眼底有助于早期发现。延误治疗可能导致永久性视力丧失。
白内障术后应严格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和抗炎眼药水,避免污水、灰尘进入眼内。术后1周内睡眠佩戴眼罩,1个月内禁止揉眼、游泳及剧烈运动。定期复查眼压和眼底,出现眼红、眼痛、视力下降等症状需立即就诊。保持饮食富含维生素C和锌,有助于角膜修复和视觉恢复。糖尿病患者需加强血糖监测,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平稳可降低出血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