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糜烂和口腔溃疡是两种不同的口腔黏膜病变,主要区别在于病变深度、临床表现及病因。口腔糜烂指黏膜表层破损但未突破基底膜,表现为红色湿润创面;口腔溃疡则是黏膜全层缺损形成凹陷性黄白色溃疡,伴明显疼痛。
1、病变深度
口腔糜烂仅累及上皮层,基底膜完整,愈合后不留瘢痕。常见于物理化学刺激或感染性疾病早期,如口腔单纯疱疹初期。口腔溃疡穿透黏膜全层达黏膜下层,愈合过程可能伴随纤维组织增生,反复发作可能遗留瘢痕,典型如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2、临床表现
口腔糜烂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表面无假膜覆盖,触痛较轻。口腔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凹陷,边缘规整,表面覆盖黄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周围充血明显,进食刺激性食物时疼痛加剧,严重者影响言语功能。
3、病程特点
口腔糜烂病程较短,去除诱因后3-5天可自愈。口腔溃疡自然病程7-14天,重型溃疡可持续4-6周。复发性口腔溃疡具有周期性发作特点,间隔期黏膜完全正常。
4、病因差异
口腔糜烂多由机械创伤、烫伤、药物腐蚀或病毒感染引起。口腔溃疡病因复杂,可能与免疫异常、遗传因素、营养缺乏、系统性疾病相关,如白塞病、克罗恩病等均可伴发口腔溃疡。
5、治疗原则
口腔糜烂以去除病因和局部保护为主,可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愈合。口腔溃疡需联合镇痛消炎和促进修复,临床常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氨来呫诺口腔贴片和曲安奈德口腔软膏,顽固性溃疡需排查系统性疾病。
保持口腔卫生对两种病变均至关重要,建议使用软毛牙刷和含氟牙膏,避免进食过热或尖锐食物。发作期间可选用康复新液含漱促进黏膜修复,每日饮水量不少于1500毫升。反复发作超过1个月或伴随全身症状时,应及时就诊口腔黏膜病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