崴脚后几个月走路不疼但蹲下疼,可能与踝关节慢性损伤、韧带修复不全或关节软骨磨损有关。常见原因主要有软组织粘连、距骨软骨损伤、踝关节不稳、创伤性关节炎、滑膜炎症等。建议及时就医完善影像学检查,明确损伤程度后针对性治疗。
1、软组织粘连
踝关节扭伤后局部出血机化可能形成瘢痕组织,导致肌腱韧带与周围组织粘连。表现为关节活动受限,下蹲时牵拉粘连部位产生疼痛。可通过超声波治疗配合关节松动术改善,急性期过后可尝试踝泵运动预防粘连。若保守治疗无效可能需要关节镜微创松解。
2、距骨软骨损伤
严重崴脚可能导致距骨穹窿部软骨剥脱,早期行走时负重面未受挤压可能无痛感,但下蹲时软骨缺损区受压引发疼痛。磁共振检查可明确损伤范围,轻度损伤可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严重缺损需行微骨折手术促进软骨再生。
3、踝关节不稳
外侧副韧带陈旧性撕裂会导致踝关节机械性不稳,下蹲时胫距关节对合异常引发疼痛。可通过踝关节应力位X线评估松弛度,建议穿戴护踝稳定关节,配合腓骨肌群力量训练。反复扭伤者可能需要韧带重建手术。
4、创伤性关节炎
关节面撞击损伤可能继发创伤性关节炎,表现为下蹲时关节间隙压缩痛。X线可见关节间隙狭窄或骨赘形成,早期可口服塞来昔布胶囊缓解炎症,关节腔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控制进展,晚期需考虑踝关节融合术。
5、滑膜炎症
陈旧损伤可能诱发慢性滑膜炎,下蹲时关节囊压力增高刺激滑膜神经末梢。超声检查可见滑膜增厚,可外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缓解症状,顽固性炎症需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同时需排除类风湿关节炎等全身性疾病。
日常应避免长时间蹲姿,下楼梯时使用扶手减轻关节负荷。选择鞋帮较高的运动鞋提供踝部支撑,运动前充分热身激活小腿肌群。可进行提踵训练增强踝周肌肉力量,水中行走训练能减少关节冲击。若疼痛持续加重或出现关节交锁症状,须及时复查排除关节内游离体等继发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