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和胆结石的症状主要有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发热寒战、黄疸、消化不良等。胆囊炎多由胆结石阻塞胆管引发感染所致,胆结石则与胆汁成分异常或胆囊收缩功能紊乱有关。
1、右上腹疼痛
胆囊炎和胆结石最典型的症状是右上腹阵发性绞痛,疼痛可能向右肩胛部或背部放射。胆囊炎发作时疼痛持续且剧烈,常因进食油腻食物诱发。胆结石嵌顿在胆囊管或胆总管时,可能引发胆绞痛,表现为突发性剧痛伴大汗。疼痛发作时可通过热敷缓解,需及时就医排除胆囊穿孔等并发症。
2、恶心呕吐
约半数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呕吐后腹痛多不缓解。胆囊炎患者可能因炎症刺激膈神经出现反射性呕吐,胆结石导致胆道梗阻时,胆汁排出受阻会引发持续性恶心。症状严重时可暂禁食,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盐酸甲氧氯普胺片等止吐药物。
3、发热寒战
急性胆囊炎患者常见发热症状,体温可达39℃以上,伴寒战提示细菌感染可能。胆结石继发胆管炎时会出现弛张热,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明显升高。此时需静脉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等抗生素,若形成胆囊积脓需考虑经皮肝穿刺引流。
4、黄疸
胆总管结石阻塞时可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加深而粪便呈陶土色。血清胆红素和碱性磷酸酶升高提示梗阻性黄疸,需通过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明确结石位置。这种情况可能需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术,避免继发胆汁性肝硬化。
5、消化不良
慢性胆囊炎或静止性胆结石患者常有腹胀、嗳气、厌油腻等消化不良症状。因胆汁排泄不畅影响脂肪消化,可能继发脂溶性维生素缺乏。建议低脂饮食并口服熊去氧胆酸胶囊改善胆汁淤积,超声检查显示胆囊壁增厚超过3毫米需考虑胆囊切除。
胆囊炎和胆结石患者日常需保持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及高胆固醇食物。急性发作期应禁食并卧床休息,慢性期可适量补充水溶性膳食纤维帮助胆汁排泄。建议每半年复查腹部超声监测结石变化,若反复发作疼痛或出现持续发热、黄疸等症状,应及时到肝胆外科就诊评估手术指征。术后患者需注意切口护理,逐步恢复低脂饮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