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食障碍的注意事项主要有调整饮食结构、保持规律作息、及时就医治疗。进食障碍通常表现为厌食、暴食、催吐等行为,可能由心理压力、家庭环境、遗传等因素引起。
1、调整饮食结构
进食障碍患者需避免极端节食或暴饮暴食,建议采用少食多餐模式,每餐摄入适量优质蛋白和复合碳水化合物。可优先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燕麦粥、蒸蛋羹、香蕉等,避免高油高糖食物刺激食欲波动。家属可协助制定个性化食谱,记录每日进食情况,但不宜强迫进食或过度关注体重变化。
2、保持规律作息
建立固定的三餐时间有助于恢复生物钟调节功能,建议每日睡眠保持7-9小时。过度运动者需逐步减少运动时长,采用散步、瑜伽等低强度活动替代。可通过设定手机提醒、使用日程本等方式培养作息规律,避免熬夜诱发情绪性进食。
3、及时就医治疗
当出现持续体重骤变、电解质紊乱或自杀倾向时,应立即到精神心理科或临床营养科就诊。医生可能开具盐酸氟西汀胶囊、奥氮平片等药物调节神经递质,配合认知行为疗法改善病态体像认知。重度营养不良者需住院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必要时通过鼻饲管补充营养剂。
进食障碍康复期间应定期监测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避免单独进食诱发焦虑。家属需保持耐心沟通,减少对体型外貌的负面评价。可参与团体心理治疗分享康复经验,逐步重建健康饮食观念。日常可准备坚果、酸奶等健康零食应对突发饥饿感,但需控制单次摄入量。若出现心悸、晕厥等严重症状须即刻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