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炎和阑尾炎是两种不同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区别在于发病部位、病因及典型症状。急性肠炎多由感染或饮食不当引起,表现为腹泻、腹痛;阑尾炎则是阑尾的炎症,常伴随右下腹固定压痛和发热。
1.发病部位
急性肠炎病变范围较广,可累及小肠或大肠黏膜,炎症呈弥漫性分布。阑尾炎病变局限在阑尾,初期可能表现为脐周疼痛,后转移至右下腹麦氏点,体表投影位置固定。
2.病因差异
急性肠炎常见病因包括病毒性感染如诺如病毒、细菌性感染如沙门氏菌,或进食变质食物。阑尾炎多因阑尾管腔阻塞导致,可能与粪石梗阻、淋巴滤泡增生或寄生虫有关,细菌继发感染后引发化脓性炎症。
3.症状特点
急性肠炎以阵发性绞痛、水样便或黏液便为主,可伴恶心呕吐,发热多为低热。阑尾炎疼痛呈持续性加剧,初期为内脏痛定位模糊,后转为腹膜刺激征,出现反跳痛、肌紧张,体温可达38摄氏度以上。
4.检查方法
急性肠炎诊断主要依赖粪便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或病原体,血常规显示白细胞轻度升高。阑尾炎需结合腹部超声或CT观察阑尾增粗、周围渗出,血常规常显示中性粒细胞显著增高。
5.治疗原则
急性肠炎以补液、止泻为主,可选用蒙脱石散、盐酸洛哌丁胺胶囊调节肠道功能,细菌感染时用诺氟沙星胶囊。阑尾炎确诊后需禁食并手术切除,常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或开腹手术,术前术后配合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抗感染。
出现持续腹痛或高热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掩盖病情。恢复期需保持清淡饮食,急性肠炎患者可少量多餐食用米汤、馒头,阑尾炎术后逐步从流质过渡到普食。注意观察排便情况与伤口愈合,两周内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血常规和炎症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