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多的宝宝吞了红枣核可通过密切观察、调整饮食、就医检查等方式处理。红枣核可能因误食、玩耍不慎等原因进入消化道,通常表现为呛咳、拒食、哭闹等症状。
1、密切观察
家长需立即检查宝宝口腔有无残留枣核,观察是否出现频繁呛咳、面色发绀等气道梗阻表现。若宝宝呼吸平稳且无异常哭闹,枣核可能已进入胃肠。此后24-48小时内需每日检查粪便,确认枣核是否排出。观察期间避免剧烈运动,防止枣核划伤消化道黏膜。
2、调整饮食
可给宝宝喂食适量西蓝花泥、香蕉泥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帮助包裹枣核并促进肠道蠕动。暂时避免喂食玉米、坚果等粗硬食物,减少肠道划伤风险。适当增加饮水量,维持每日500-800毫升温水摄入,软化粪便以利枣核排出。
3、就医检查
若宝宝出现持续呕吐、血便、腹胀或发热,家长需立即携带枣核样本就医。医生可能通过腹部X线或超声定位枣核位置,对于卡在食道的枣核可采用儿童胃镜取出,已进入肠道且无并发症者可遵医嘱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促进排泄。
4、预防教育
家长应将红枣去核后切小块再喂食,所有直径超过1厘米的硬质食物均需加工至软烂。日常需将坚果、果核等小物件存放在儿童无法触及的位置,进食时避免逗笑或跑动,培养宝宝坐定进食的习惯。
5、应急准备
建议家长学习海姆立克急救法,掌握1岁以下婴儿气道异物处理流程。家中常备开塞露、蒙脱石散等应急药物,但未经医生指导不得擅自使用。定期检查玩具小零件牢固性,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婴幼儿食品。
家长需连续3天记录宝宝排便情况,若未发现枣核排出或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到儿科或消化内科就诊。日常注意提供南瓜粥、苹果泥等易消化食物,避免再次发生误食。所有婴幼儿食品建议加工至糊状,硬质水果建议用研磨碗处理后喂食,玩耍时避免提供带核食物作为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