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nett骨折是指第一掌骨基底部关节内骨折伴腕掌关节脱位,属于手部常见骨折。可通过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克氏针内固定、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功能锻炼、药物治疗等方式干预。该损伤多由轴向暴力导致,如拳击或跌倒时拇指过度外展。
1、手法复位石膏固定
适用于稳定性骨折,通过牵引拇指并按压骨折端实现复位,随后用前臂石膏固定4-6周。复位后需定期X线复查,防止发生再移位。固定期间保持指间关节活动,避免肌腱粘连。
2、克氏针内固定
针对复位后不稳定的骨折,经皮穿入克氏针固定骨折块与第二掌骨。术后仍需辅助石膏固定3-4周,克氏针通常在6周后拔除。该方法创伤较小但存在针道感染风险。
3、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
适用于严重粉碎性骨折或合并韧带损伤者,通过掌侧或桡侧切口显露骨折端,采用微型钢板螺钉实现解剖复位。术后早期可开始被动活动,6周后逐步负重训练。
4、功能锻炼
拆除固定装置后需系统康复训练,包括拇指对掌练习、握力球训练、关节松动术等。康复期持续3-6个月,重点恢复腕掌关节的稳定性与抓握功能,预防创伤性关节炎。
5、药物治疗
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洛索洛芬钠片缓解疼痛,伤科接骨片促进骨痂形成,七叶皂苷钠凝胶减轻肿胀。合并神经症状时需配合甲钴胺片营养神经,禁止自行调整用药方案。
康复期间应避免患肢负重,饮食注意补充钙质与优质蛋白,如牛奶、鱼肉及豆制品。定期复查评估骨折愈合进度,若出现持续疼痛或活动受限需及时复诊。术后6个月内禁止高强度手部运动,日常可佩戴护具预防二次损伤。寒冷季节注意患肢保暖,促进局部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