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子宫息肉的原因主要有内分泌紊乱、炎症刺激、遗传因素等。子宫息肉可能与雌激素水平异常升高、慢性子宫内膜炎、家族遗传倾向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异常子宫出血、月经量增多、阴道分泌物异常等症状。
1、内分泌紊乱
长期雌激素水平过高可能刺激子宫内膜过度增生,导致息肉形成。多囊卵巢综合征、肥胖或使用外源性雌激素药物可能诱发该情况。伴随月经周期紊乱或经期延长时,可遵医嘱使用黄体酮胶囊、地屈孕酮片等药物调节激素水平,必要时行宫腔镜下息肉切除术。
2、炎症刺激
慢性子宫内膜炎或宫颈炎反复发作可能引起局部组织增生。人工流产、分娩后感染或放置宫内节育器可能增加发病概率。患者可能出现褐色分泌物或同房后出血,需进行抗感染治疗如头孢克肟分散片、甲硝唑阴道泡腾片,配合红外线理疗促进炎症吸收。
3、遗传因素
部分患者存在子宫内膜息肉病家族史,与基因突变导致的细胞增殖异常有关。这类息肉易复发且可能多发,建议定期进行妇科超声监测。确诊后可采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抑制内膜生长,或选择宫腔镜电切术根治。
保持规律作息与均衡饮食有助于调节内分泌,适量补充维生素E和Omega-3脂肪酸可能降低炎症反应。避免长期使用含雌激素的保健品,经期注意会阴清洁。35岁以上女性建议每年进行妇科检查,出现经间期出血或绝经后出血应及时就医,通过阴道超声和病理检查明确诊断。术后患者需遵医嘱复查,避免剧烈运动及盆浴1-2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