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不一定会发展成尿毒症,但未规范治疗或病情控制不佳时,可能增加尿毒症风险。慢性肾炎是肾功能缓慢损伤的疾病,尿毒症是其终末期表现,两者关系主要与病理类型、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症管理有关。
慢性肾炎进展至尿毒症的概率因个体差异而异。早期发现并规范治疗的患者,如控制血压、减少蛋白尿、避免肾毒性药物,可长期稳定肾功能。糖尿病肾病或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病理类型进展较快,需更严密监测。合并高血压、高尿酸血症等并发症会加速肾功能恶化,需针对性干预。定期评估肾小球滤过率、尿蛋白定量等指标,有助于动态调整治疗方案。
少数患者可能快速进展为尿毒症。遗传性肾病如Alport综合征、急进性肾炎未及时干预时,肾功能可能在短期内急剧下降。反复感染、严重脱水或滥用肾毒性药物等诱因,也可能导致肾功能不可逆损伤。此类情况需通过肾活检明确病理类型,必要时启动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准备。
慢性肾炎患者应每3-6个月复查肾功能、尿常规及肾脏超声,避免高盐高蛋白饮食。出现水肿、尿量减少或血压难以控制时需及时就医。保持适度饮水,慎用非甾体抗炎药等肾损伤药物,有助于延缓疾病进展。合并糖尿病或高血压者需将血糖、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降低血管病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