烫伤创面长红色颗粒痒可能与局部感染、过敏反应、肉芽组织增生、接触性皮炎、瘢痕形成等因素有关,需结合具体表现判断。烫伤后皮肤屏障受损易引发炎症反应,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局部感染
烫伤后创面未妥善处理可能导致细菌感染,常见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侵入。表现为红色丘疹伴脓性渗出、灼热疼痛,周围皮肤发红肿胀。需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等外用抗生素,配合无菌敷料覆盖。感染严重时需口服头孢克洛分散片抗炎治疗。
2、过敏反应
外用药物或敷料中的成分可能引发接触性过敏,典型症状为密集红色丘疹伴剧烈瘙痒,边界清晰。需停用可疑致敏物质,局部涂抹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缓解症状,口服氯雷他定片抗过敏。日常避免抓挠,穿着纯棉衣物减少摩擦刺激。
3、肉芽组织增生
创面修复过程中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形成红色颗粒状肉芽,触之易出血,伴随轻微瘙痒。可使用复方肝素钠尿囊素凝胶抑制增生,压力疗法配合硅酮敷料可预防瘢痕。深度烫伤需通过激光治疗改善增生情况。
4、接触性皮炎
创面接触刺激性物质如消毒液、胶布等可能引发炎症反应,出现红斑、丘疹伴刺痛感。需用生理盐水冲洗后涂抹糠酸莫米松乳膏,破损严重时联合夫西地酸乳膏预防感染。避免使用含酒精或香精的护理产品。
5、瘢痕形成
深二度以上烫伤易导致真皮层损伤,愈合过程中胶原纤维异常排列形成增生性瘢痕,表现为凸起红疹伴瘙痒。早期可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软化瘢痕,配合脉冲染料激光改善充血。瘢痕体质者需长期使用硅凝胶制剂抑制增生。
烫伤后需保持创面清洁干燥,每日用碘伏消毒后涂抹湿润烧伤膏。饮食避免辛辣刺激及海鲜等发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猕猴桃、西蓝花促进愈合。瘙痒明显时可冷敷缓解,禁止抓挠以免继发感染。若红色颗粒持续增大、渗液或发热,应立即至烧伤专科就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