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瞳后需要注意避免强光刺激、防止意外受伤、遵医嘱用药、避免近距离用眼等事项。散瞳是眼科检查或治疗中常用的方法,通过药物使瞳孔扩大,可能导致畏光、视物模糊等暂时性不适。
1、避免强光刺激
散瞳后瞳孔无法正常收缩,进入眼睛的光线增多,容易导致畏光不适。外出时应佩戴墨镜或遮阳帽,减少紫外线对眼睛的刺激。室内也要避免直视灯光、电子屏幕等强光源,必要时可拉上窗帘降低环境亮度。这种光敏感现象通常会在药物作用消退后逐渐缓解。
2、防止意外受伤
散瞳后由于调节功能暂时丧失,看近处物体模糊,深度知觉会受到影响。应避免进行需要精细视力的活动如驾驶、操作机械等,上下楼梯要扶好扶手,防止跌倒磕碰。儿童散瞳后家长需加强看护,避免其参与剧烈运动或接触危险物品。
3、遵医嘱用药
部分散瞳药物可能需要多次点眼才能达到检查要求,必须严格按照医生指导的时间和剂量使用。使用后按压泪囊区可减少全身吸收,出现心悸、面部潮红等全身反应要及时告知医生。检查结束后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但若使用长效散瞳剂需按医嘱复诊。
4、避免近距离用眼
散瞳后睫状肌麻痹会导致暂时性老视状态,阅读、看手机等近距离用眼会加重视疲劳。建议检查后闭眼休息,6-8小时内不要进行需要调节视力的活动。学生群体散瞳后应暂停写作业、看书等学习任务,待视力恢复后再逐步恢复正常用眼。
散瞳后的不适症状多在数小时至两天内自行消退,期间可适当冷敷缓解眼部不适。饮食上多补充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等,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若出现持续头痛、眼痛、视力异常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复查,散瞳后一周内不建议佩戴隐形眼镜,框架眼镜也需重新验光调整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