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是指什么 怎么知道自己患有白内障

发布于 2025/07/14 05:45

白内障是指晶状体混浊导致视力下降的眼部疾病,可通过视力模糊、眩光敏感等症状初步识别。白内障可能由年龄增长、外伤、代谢异常等因素引起,确诊需通过裂隙灯检查等医学手段。

1、视力模糊

晶状体混浊会导致光线散射,表现为渐进性无痛性视力下降。早期可能仅感夜间驾驶困难,后期连近距离阅读也受影响。典型表现为视物如隔毛玻璃,且佩戴眼镜无法矫正。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短期内视力骤降。建议定期进行视力筛查,若矫正视力低于0.5需考虑手术治疗。

2、眩光敏感

混浊晶状体使光线发生不规则折射,患者在强光下会出现明显畏光现象。夜间车灯照射时可能出现光晕现象,部分患者描述为眼前有星芒状散射。这种症状在核性白内障中尤为突出。户外活动时可佩戴防紫外线眼镜缓解症状,严重者需避免夜间驾驶。

3、色觉改变

晶状体黄化会导致颜色感知异常,常见为蓝色色调识别能力下降。患者可能感觉世界变得泛黄或褪色,美术工作者可能最先察觉调色偏差。这种改变在棕色白内障患者中更显著。色觉检查可辅助诊断,但需与视神经疾病进行鉴别。

4、复视单眼

晶状体不均匀混浊可能引起单眼复视现象,即用单眼视物时出现重影。与双眼复视不同,遮盖健眼后症状仍存在。皮质性白内障早期可能出现楔形混浊导致此症状。出现持续性单眼复视应尽早就医,排除视网膜脱离等急症。

5、老花减轻

核性白内障会导致晶状体屈光指数增加,可能出现老花症状暂时改善的假象。患者发现不需老花镜也能阅读小字,实为晶状体核硬化产生的近视漂移。这种"第二视力"现象是疾病进展的信号,不可误认为视力恢复。

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进行眼科检查,重点观察晶状体透明度。出现进行性视力下降应及时就诊,通过视力表、裂隙灯、眼底镜等检查明确诊断。日常需控制血糖血压,避免紫外线直射眼睛,吸烟者应戒烟。已确诊者避免剧烈运动以防晶状体脱位,遵医嘱选择超声乳化等手术治疗时机。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