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骨凹陷性骨折手术后如何护理

发布于 2025/07/14 06:20

颅骨凹陷性骨折手术后可通过伤口护理、体位管理、药物使用、饮食调整、康复训练等方式护理。颅骨凹陷性骨折通常由外伤、高处坠落、交通事故等因素引起,可能伴随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1、伤口护理

术后需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沾水或污染。定期更换敷料,观察有无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若使用头套固定,应避免压迫伤口。伤口愈合前禁止抓挠或自行拆线,拆线时间一般为术后7-10天。出现发热或伤口剧痛需立即就医。

2、体位管理

术后早期需保持头部抬高15-30度,避免突然低头或剧烈转头。睡眠时选择硬质枕头,侧卧或仰卧交替,防止局部受压。下床活动时需家属搀扶,避免跌倒。颅骨缺损较大者需佩戴保护性头罩,直至二期修复手术完成。

3、药物使用

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预防感染,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内压,奥美拉唑肠溶胶囊保护胃肠黏膜。禁止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若出现皮疹、腹泻等药物不良反应,应及时联系医生更换治疗方案。镇痛药物应在疼痛明显时按需服用。

4、饮食调整

术后24小时内以流食为主,逐步过渡到半流质和普食。选择高蛋白食物如鱼肉、鸡蛋帮助组织修复,搭配西蓝花、香蕉等富含维生素的蔬果。避免辛辣、过硬食物刺激咀嚼。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但颅内压高者需限制液体摄入。

5、康复训练

术后2周开始轻柔的颈部活动,逐步增加幅度。认知功能受损者可进行记忆卡片训练、数字排序等脑力锻炼。肢体活动障碍需配合物理治疗师进行关节被动运动。康复期避免剧烈运动或对抗性活动,定期复查CT评估骨瓣愈合情况。

术后3个月内避免乘坐飞机或前往高原地区,防止气压变化影响颅骨稳定性。家属应协助记录患者意识状态、肢体活动等变化,发现嗜睡、言语混乱等异常立即送医。恢复期可适当补充钙片和维生素D促进骨骼修复,但须经医生评估。保持规律作息和情绪稳定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建议术后6个月进行全面神经学检查。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