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可通过血清蛋白电泳、骨髓穿刺活检、影像学检查、尿本周蛋白检测四种方法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疾病,早期诊断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1、血清蛋白电泳
血清蛋白电泳是筛查多发性骨髓瘤的重要方法,能检测到M蛋白异常条带。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浆细胞会大量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在电泳图谱中表现为γ区或β区出现窄底高峰。该方法操作简便且成本较低,常作为初筛手段。需注意部分其他疾病如巨球蛋白血症也可能出现类似表现,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2、骨髓穿刺活检
骨髓穿刺活检是确诊多发性骨髓瘤的金标准。通过髂骨穿刺获取骨髓组织,病理检查可发现浆细胞比例超过10%,且存在克隆性增殖证据。典型表现为浆细胞形态异常、核浆发育不同步。活检还能评估骨髓纤维化程度和肿瘤负荷,对疾病分期和治疗方案制定具有指导价值。检查后需压迫穿刺点防止出血。
3、影像学检查
全身低剂量CT或MRI能发现多发性骨髓瘤特征性骨损害。约80%患者存在骨质疏松、穿凿样溶骨性破坏或病理性骨折,常见于脊柱、骨盆和颅骨。PET-CT可评估髓外病变和代谢活性,对分期和疗效监测尤为重要。X线检查因灵敏度低已逐渐被取代,仅用于基础评估。
4、尿本周蛋白检测
尿本周蛋白检测有助于判断轻链分泌型多发性骨髓瘤。约20%患者仅分泌游离轻链,血清蛋白电泳可能漏诊。通过尿免疫固定电泳可检出κ或λ型轻链,24小时尿轻链定量超过1克具有诊断意义。需注意标本需酸化处理以防蛋白降解,同时排除其他导致蛋白尿的疾病。
确诊多发性骨髓瘤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日常应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避免剧烈运动以防病理性骨折。出现骨痛、贫血或肾功能异常时应及时就诊,定期监测血钙和肾功能指标。治疗期间需保持高蛋白饮食,注意口腔卫生预防感染,严格遵医嘱进行靶向药物或自体干细胞移植等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