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预防缺血缺氧性脑病需通过孕期保健、产程监护、出生后护理等多维度干预。主要有规范产检、避免宫内缺氧、选择适宜分娩方式、监测新生儿生命体征、及时处理窒息情况等措施。
1、规范产检
孕妇需按时完成超声检查、胎心监护等产前检查项目。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等疾病可能导致胎盘功能异常,需通过血压监测、血糖控制等措施降低胎儿缺氧风险。规范产检有助于早期发现胎儿生长受限、脐带绕颈等异常情况。
2、避免宫内缺氧
孕妇应戒烟戒酒,避免接触有毒物质。长期仰卧位可能诱发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建议采取左侧卧位改善胎盘供血。贫血孕妇需及时补充铁剂,如琥珀酸亚铁片、多糖铁复合物胶囊等,维持血红蛋白水平。
3、适宜分娩方式
产程中需持续胎心监护,出现胎儿窘迫时需及时处理。臀位、巨大儿等高危妊娠可考虑剖宫产减少产道挤压风险。使用缩宫素等催产药物时需严格控制剂量,避免宫缩过强导致胎盘血流减少。
4、监测生命体征
新生儿出生后需立即评估肤色、呼吸、肌张力等阿普加评分指标。早产儿、低体重儿应转入新生儿监护室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出现呼吸暂停时需使用氨茶碱注射液刺激呼吸中枢,必要时给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5、窒息及时处理
发生新生儿窒息需立即清理呼吸道,进行正压通气复苏。严重窒息患儿可静脉注射碳酸氢钠注射液纠正酸中毒。复苏后需监测脑电图、颅脑超声,必要时使用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营养神经细胞。
家长需注意观察新生儿喂养、睡眠及反应情况,发现异常肌张力、惊厥等症状及时就医。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包裹过紧影响呼吸。母乳喂养有助于提供免疫保护,按需哺乳避免低血糖。出院后定期进行发育评估,早期发现运动或认知障碍可及时开始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