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眩晕的诊断需结合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综合判断,主要依据中华医学会《眩晕诊治多学科专家共识》标准,包括前庭功能评估、神经系统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眩晕可能由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脑卒中或药物副作用等引起。
1、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眩晕发作特点、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多与头位变动相关,持续数秒至1分钟;梅尼埃病常伴耳鸣耳闷,持续20分钟至12小时;前庭神经炎突发持续眩晕伴恶心呕吐,无听力异常;脑卒中多伴随言语障碍或肢体无力。需排查患者近期用药史,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利尿剂等可能诱发眩晕的药物。
2、体格检查
重点进行神经耳科检查与前庭功能评估。Dix-Hallpike试验用于诊断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阳性可见旋转性眼震;头脉冲试验异常提示前庭神经炎;闭目直立试验阳性需警惕小脑病变。常规测量卧位与立位血压,排除体位性低血压导致的眩晕。
3、听力学检查
纯音测听与声导抗测试可鉴别耳源性眩晕。梅尼埃病表现为低频感音神经性聋,甘油试验阳性;突发性耳聋伴眩晕需排除听神经瘤。耳蜗电图与前庭肌源性诱发电位有助于定位前庭系统病变部位。
4、影像学检查
头部CT可初步排查急性脑出血,但对后循环缺血敏感性低。颅脑MRI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诊断价值高,内听道MRI能检出听神经瘤等占位病变。椎动脉超声与经颅多普勒可评估血管功能状态。
5、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血糖、电解质检测排除贫血或代谢紊乱。怀疑自身免疫性疾病时需查抗核抗体谱。老年患者建议检测甲状腺功能与维生素B12水平。必要时行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压力及成分。
老年眩晕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快速转头或体位骤变,行走时使用助行器防跌倒。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遵医嘱调整可能诱发眩晕的药物。急性发作期建议卧床休息,头部保持固定体位。饮食注意低盐低脂,适量补充维生素D与钙剂。建议家属陪同就诊并做好居家安全防护,浴室安装防滑垫,夜间保持适度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