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癌和鼻窦炎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前者属于恶性肿瘤,后者多为感染或过敏引发的炎症。鼻窦炎主要表现为鼻塞、流脓涕、头痛等症状;鼻窦癌则可能伴随面部麻木、视力改变、持续鼻出血等严重表现。
1、病因差异
鼻窦炎通常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过敏、鼻腔结构异常也可能诱发。鼻窦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长期接触甲醛等化学物质、人乳头瘤病毒感染、长期慢性炎症刺激等因素相关。两者发病机制存在本质区别,鼻窦炎属于可逆性病变,鼻窦癌则具有侵袭性生长特性。
2、症状特点
鼻窦炎常见症状为间歇性鼻塞、黄绿色脓涕、面部胀痛,可能伴随嗅觉减退。鼻窦癌早期症状与鼻窦炎相似,但会逐渐出现单侧进行性鼻塞、血性鼻涕、面部麻木或疼痛。中晚期可能出现眼球突出、复视、牙齿松动等周围组织侵犯表现。
3、疾病进程
鼻窦炎多为急性发作,规范治疗后可完全缓解。慢性鼻窦炎症状可持续数月但无进行性加重。鼻窦癌呈渐进性发展,症状持续恶化且对常规治疗无效。部分鼻窦癌可能由长期慢性鼻窦炎恶变而来,但概率较低。
4、检查方法
鼻窦炎主要通过鼻内镜和CT检查确诊,可见黏膜增厚和液平面。鼻窦癌需结合增强CT或MRI,典型表现为骨质破坏和软组织肿块。最终确诊需依靠病理活检,通过免疫组化可明确肿瘤类型和分化程度。
5、治疗原则
鼻窦炎以药物治疗为主,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头孢克洛缓释片、桉柠蒎肠溶软胶囊等。严重者可行鼻窦开放术。鼻窦癌需综合治疗,早期手术联合放疗,晚期采用放化疗结合靶向治疗,常用方案包括顺铂注射液、西妥昔单抗注射液等。
日常需注意鼻腔卫生,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鼻窦炎患者应预防感冒,过敏体质者需控制过敏原。出现单侧进行性鼻塞、面部麻木等症状时须及时就诊。40岁以上长期鼻窦炎不愈者建议定期鼻内镜检查,以排除恶性病变可能。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降低鼻窦疾病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