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区别主要在于作用机制和适用疾病不同。靶向治疗针对特定基因突变或蛋白质异常,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或增强人体免疫系统对抗肿瘤。
靶向治疗通过识别并攻击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或信号通路发挥作用,适用于存在明确驱动基因突变的癌症类型,如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或HER2阳性的乳腺癌。这类治疗药物能够精准作用于肿瘤细胞,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但可能出现耐药性问题。免疫治疗则通过解除肿瘤对免疫系统的抑制或增强T细胞活性来对抗肿瘤,适用于多种实体瘤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如黑色素瘤或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可能引发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但部分患者可获得长期生存获益。
靶向治疗起效较快,通常在数周内可见肿瘤缩小,但耐药性可能导致疗效下降。免疫治疗起效相对较慢,可能需要数月才能观察到明显效果,但部分患者可产生持久的免疫记忆。靶向治疗通常需要持续用药以维持疗效,免疫治疗可能在停药后仍能保持长期效果。靶向治疗对肿瘤微环境影响较小,免疫治疗则依赖于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浸润程度。
肿瘤患者在治疗前应进行全面的分子检测和免疫标志物评估,根据检测结果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需定期监测疗效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策略。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和适度运动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治疗期间应避免自行使用免疫调节剂或靶向药物,严格遵循医嘱用药。出现发热、皮疹或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