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肺炎的影像学特点有哪些

发布于 2025/07/14 09:18

支原体肺炎的影像学特点主要有斑片状磨玻璃影、肺门淋巴结肿大、支气管壁增厚、小叶中心性结节、肺实变等。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影像学检查对诊断有重要价值。

1、斑片状磨玻璃影

支原体肺炎早期常见单侧或双侧肺野出现斑片状磨玻璃影,边缘模糊,多分布于中下肺野。这种表现与肺泡间隔炎症细胞浸润及肺泡腔内渗出有关。磨玻璃影可随病情进展融合成片,但很少出现大片实变。胸部CT检查可见磨玻璃影内支气管充气征,有助于与其他肺炎鉴别。

2、肺门淋巴结肿大

约半数支原体肺炎患者可见肺门淋巴结轻度增大,直径多小于2厘米,多为单侧性。淋巴结肿大程度通常较轻,不会引起明显气道压迫症状。CT检查可见肺门区淋巴结增大,密度均匀,边界清晰,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这种表现有助于与结核等疾病鉴别。

3、支气管壁增厚

支原体肺炎常引起支气管壁弥漫性增厚,CT表现为支气管壁环形增厚,管腔狭窄。这种改变与支原体直接侵袭支气管黏膜及周围炎症反应有关。支气管壁增厚可导致咳嗽症状持续较久,部分患者恢复期仍可见残留的支气管壁增厚表现。

4、小叶中心性结节

高分辨率CT可见小叶中心分布的小结节影,直径2-5毫米,边界模糊。这些结节代表细支气管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改变,是支原体肺炎的特征性表现之一。结节多分布于肺外围,可伴有树芽征,即小叶中心结节与邻近分支状线样影相连。

5、肺实变

部分支原体肺炎患者可出现肺段或亚段实变,多见于病程1-2周时。实变区密度均匀,边界不清,内可见支气管充气征。实变范围通常较小,多局限于1-2个肺段,很少累及整个肺叶。这种表现需与细菌性肺炎鉴别,支原体肺炎的实变吸收较慢,可持续2-4周。

支原体肺炎患者应注意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剧烈运动。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饮水有助于稀释痰液。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抗感染治疗。恢复期可适当进行呼吸功能锻炼,但应避免过度劳累。家长需密切观察儿童病情变化,防止并发症发生。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