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狂犬疫苗后需注意伤口处理、饮食禁忌、不良反应观察、避免剧烈运动及按时完成全程接种。狂犬疫苗主要用于预防狂犬病毒感染,接种后可能出现局部红肿、发热等反应,通常无须特殊处理。
1、伤口处理
接种前若存在动物咬伤或抓伤伤口,需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15分钟以上,再用碘伏消毒。伤口较深或位于头面部时,建议就医评估是否需要联合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注射。未及时清洗的伤口可能增加感染风险。
2、饮食禁忌
接种后24小时内避免饮酒及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酒精可能影响疫苗免疫效果,辛辣食物可能加重接种部位不适感。建议多饮水,保持清淡饮食如粥类、蒸煮蔬菜等,有助于减轻胃肠负担。
3、不良反应观察
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注射部位疼痛(发生率15%-25%)、低热(发生率5%-10%),通常48小时内自行缓解。若出现持续高热、过敏性皮疹或呼吸困难,需立即就医。儿童接种后家长应密切监测体温变化。
4、运动限制
接种后3天内避免剧烈运动如游泳、长跑等,防止因体温升高加重疫苗反应。日常活动不受限制,但需注意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出汗后及时擦拭,防止局部感染。
5、全程接种
必须按程序完成5针接种(第0、3、7、14、28天),漏种可能导致免疫失败。接种期间避免使用免疫抑制剂,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者需告知医生。完成全程接种后无需检测抗体,免疫保护期通常持续1-3年。
接种后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导致免疫力下降。观察期间如出现异常行为或神经系统症状,需立即就医排除狂犬病发作。饲养宠物者需定期为动物接种兽用狂犬疫苗,减少暴露风险。日常接触流浪动物后,即使无明显伤口也建议用酒精棉片擦拭接触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