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上的终末带什么意思

发布于 2025/07/14 11:18

核磁共振上的终末带通常是指脑白质终末带,属于脑白质发育过程中的正常影像学表现,多见于婴幼儿及儿童群体。

脑白质终末带是髓鞘化进程中的过渡性结构,在T2加权像上表现为侧脑室旁对称性高信号,随着神经系统发育成熟会逐渐消失。该现象与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缺血缺氧性脑病等病理改变存在显著差异,通常无须特殊干预。影像学鉴别需结合年龄特征,早产儿或低出生体重儿出现终末带的范围可能更广泛,但多数在矫正月龄12个月后完全消退。若伴随运动发育迟缓、肌张力异常等临床表现,则需进一步评估是否存在脑损伤。

极少数情况下终末带异常持续存在可能与髓鞘形成障碍疾病相关,如佩梅病、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等遗传代谢性疾病。这类疾病往往伴随进行性神经功能退化,需通过基因检测、生化指标等综合判断。对于无临床症状的单纯终末带显示,定期随访观察即可,避免过度医疗干预。

发现核磁共振终末带征象后,家长应记录儿童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等发育里程碑节点。日常保证充足DHA摄入促进神经发育,避免接触神经毒性物质。若随访期间出现异常姿势、喂养困难或认知落后,需及时至儿童保健科或神经内科复诊,必要时完善诱发电位、发育商评估等检查。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