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过度活动症是一种以尿急为主要特征的症候群,常伴随尿频和夜尿增多,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急迫性尿失禁。膀胱过度活动症可能与逼尿肌过度活动、神经调节异常、泌尿系统感染、膀胱出口梗阻、雌激素水平下降等因素有关。
1、尿急
尿急是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核心症状,表现为突然且强烈的排尿欲望,难以延迟。这种症状可能与膀胱逼尿肌不自主收缩有关,患者在听到流水声或寒冷环境时容易诱发。治疗需结合膀胱训练,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索利那新片或米拉贝隆缓释片等药物。
2、尿频
患者日间排尿次数超过8次,夜间超过2次,排尿间隔常短于2小时。尿频多与膀胱感觉神经敏感化相关,可能继发于糖尿病或盆腔手术后。建议记录排尿日记,配合托特罗定缓释胶囊治疗,同时排查泌尿系统结石等诱因。
3、夜尿增多
夜间因尿意觉醒≥2次,严重影响睡眠质量。老年患者可能与抗利尿激素昼夜分泌紊乱有关,年轻患者需排除心功能不全。行为治疗包括睡前限制饮水,药物可选去氨加压素片,但需监测电解质水平。
4、急迫性尿失禁
约40%患者会出现无法控制的漏尿,多发生在赶往厕所途中。这类症状提示逼尿肌收缩力过强,常见于多发性硬化等神经系统疾病。盆底肌训练联合丙哌维林片可改善症状,严重者需考虑膀胱肉毒毒素注射。
5、并发症风险
长期未控制的膀胱过度活动症可能导致皮肤糜烂、反复尿路感染,增加跌倒骨折风险。老年患者可能出现社交回避等心理问题。需定期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顽固性病例可评估骶神经调节手术适应症。
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应保持每日1500-2000毫升规律饮水,避免咖啡因及酒精刺激。建议穿着易穿脱衣物,外出前规划厕所位置。盆底肌训练需每日重复进行,坚持3个月以上可见效。体重超标者需减重,合并便秘者需改善排便习惯。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血尿时须及时就诊泌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