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肺炎性胸膜炎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抗感染治疗、胸腔穿刺引流、胸腔闭式引流、胸腔内药物注射、手术治疗等。类肺炎性胸膜炎可能与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1、抗感染治疗
类肺炎性胸膜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可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盐酸左氧氟沙星片、阿奇霉素分散片等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若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需使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等抗结核药物。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胸部影像学评估疗效。
2、胸腔穿刺引流
对于胸腔积液量较多的患者,可在超声引导下行胸腔穿刺抽液,既可缓解压迫症状,又能获取积液进行病原学检查。穿刺后需加压包扎穿刺点,监测生命体征,警惕气胸、出血等并发症。
3、胸腔闭式引流
对于脓胸或反复积液的患者,需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持续引流。引流期间要保持引流管通畅,记录引流液性状和量,引流液减少至每日100毫升以下时可考虑拔管。同时需加强引流口护理,预防感染。
4、胸腔内药物注射
对于脓胸或胸膜粘连风险高的患者,可在引流后向胸腔内注射注射用尿激酶帮助溶解纤维蛋白,或注射注射用甲硝唑磷酸二钠等抗生素控制感染。药物注射需严格无菌操作,注射后嘱患者变换体位使药物分布均匀。
5、手术治疗
对于慢性脓胸、胸膜增厚严重导致肺不张的患者,可能需行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或胸廓成形术。术前需控制感染,改善营养状态,术后要加强呼吸道管理,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类肺炎性胸膜炎患者治疗期间应卧床休息,采取半卧位缓解呼吸困难。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保证足够热量和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羹、鱼肉粥等。恢复期可进行深呼吸训练和适度活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出现发热、胸痛加重等情况需及时复诊。日常需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戒烟限酒,保持居住环境通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