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衰竭通常无法完全治愈,但可通过规范治疗控制病情进展。主要干预措施包括饮食管理、药物治疗、并发症防治、透析或肾移植。早期干预有助于延缓肾功能恶化。
一、饮食管理
低蛋白饮食可减轻肾脏负担,每日蛋白摄入量控制在每公斤体重0.6-0.8克,优先选择鸡蛋、牛奶等优质蛋白。限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3克,避免腌制食品。高钾血症患者需限制香蕉、橙子等高钾食物。合并高磷血症时应减少动物内脏、坚果摄入,必要时使用磷结合剂。
二、药物治疗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培哚普利片可降低肾小球内压,延缓肾功能恶化。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纠正肾性贫血,碳酸氢钠片改善代谢性酸中毒。需定期监测血肌酐、电解质等指标调整用药方案,禁止自行使用肾毒性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
三、并发症防治
高血压是常见并发症,需联合使用钙通道阻滞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和利尿剂呋塞米片控制血压。心血管疾病预防包括他汀类降脂药阿托伐他汀钙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可应用拟钙剂西那卡塞片,严重者需甲状旁腺切除术。
四、肾脏替代治疗
终末期患者需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维持生命,每周透析2-3次可清除代谢废物。肾移植是理想治疗方案,移植后需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胶囊预防排斥反应。所有替代方案均需配合严格的水分控制和感染预防措施。
慢性肾衰竭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尿量和体重变化,保持每日尿量1000-2000毫升。适度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剧烈活动加重心脏负担。严格戒烟限酒,保证充足睡眠,冬季注意保暖预防感冒。每3-6个月复查肾功能、电解质、血常规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出现水肿加重、呼吸困难等紧急情况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