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息肉可能会引起腹泻,但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出现该症状。直肠息肉的常见症状主要有便血、排便习惯改变、腹痛、肛门坠胀感、黏液便等。
1、便血
便血是直肠息肉最典型的症状之一,通常表现为大便表面带血或便后滴血,血液颜色多为鲜红色。息肉表面黏膜破损或受到粪便摩擦时容易出血,长期慢性失血可能导致贫血。若出血量较大或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肠镜检查。
2、排便习惯改变
直肠息肉可能刺激肠壁或占据肠腔空间,导致排便习惯改变,包括腹泻、便秘或两者交替出现。腹泻多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可能与息肉分泌黏液或影响肠道蠕动有关。排便习惯持续异常超过两周需警惕肠道病变。
3、腹痛
较大的直肠息肉可能引起下腹部隐痛或胀痛,尤其在排便时加重。疼痛通常位于左下腹,与息肉刺激肠壁神经或引发肠痉挛有关。若出现剧烈腹痛伴发热,需排除肠梗阻或息肉蒂扭转等急症。
4、肛门坠胀感
低位直肠息肉可能产生肛门坠胀感或排便不尽感,患者常描述为肛门部位有异物压迫感。这种症状在久坐或排便时尤为明显,与息肉对直肠末端神经的机械刺激有关。肛门指检可发现距肛缘较近的息肉。
5、黏液便
部分直肠息肉患者会排出黏液便,表现为大便表面附着透明或白色黏液。息肉表面腺体分泌亢进或继发炎症时可能出现该症状。若黏液便伴有脓血或恶臭,需与溃疡性结肠炎等炎症性肠病鉴别。
直肠息肉患者应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适量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有助于维持正常排便。建议定期进行肠镜检查监测息肉变化,尤其是有家族史或年龄超过50岁的人群。若出现持续便血、体重下降等预警症状,应立即就医评估是否需要内镜下切除或进一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