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手术后疼痛难忍可通过药物镇痛、物理干预、心理安抚、体位调整和饮食调节等方式缓解。术后疼痛通常与手术创伤、炎症反应、神经敏感等因素有关。
1、药物镇痛
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布洛芬混悬滴剂等儿童适用解热镇痛药,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缓解疼痛。若疼痛剧烈,医生可能建议使用曲马多口服溶液等弱阿片类药物。需严格遵循医嘱剂量和用药间隔,避免自行调整。
2、物理干预
在医生指导下对非伤口区域进行冷敷,每次15-20分钟可减轻局部肿胀和疼痛。术后24小时后可尝试温水袋低温热敷,温度不超过40℃。避免直接接触伤口,防止敷料潮湿。
3、心理安抚
家长可通过讲故事、播放舒缓音乐分散患儿注意力。6岁以下儿童可使用安抚奶嘴或拥抱进行触觉安抚。采用游戏治疗法如吹泡泡练习深呼吸,有助于缓解肌肉紧张和焦虑情绪。
4、体位调整
根据手术部位选择体位,腹部手术后可垫高头部和膝盖减轻腹肌张力。四肢手术需用软枕支撑患肢保持功能位。每2小时协助翻身一次,避免局部皮肤受压。
5、饮食调节
术后6小时可少量饮用温凉流质如米汤、苹果汁。24小时后逐步添加南瓜粥、土豆泥等低渣软食。避免牛奶、豆类等产气食物。适量补充维生素C有助于伤口愈合。
术后疼痛管理需家长密切观察患儿反应,记录疼痛发作时间和缓解措施效果。保持病房环境安静,夜间调暗灯光。定期协助患儿进行床上踝泵运动预防血栓。若出现持续哭闹、拒食或发热超过38.5℃,应立即联系医疗团队。恢复期避免剧烈活动,根据医嘱逐步进行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