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扭伤后判断韧带是否断裂需结合疼痛程度、关节稳定性及影像学检查综合评估。主要观察指标有局部肿胀程度、淤血范围、关节活动受限情况以及是否出现异常关节松动感。
1、疼痛程度
韧带完全断裂时会出现剧烈锐痛,按压损伤部位疼痛明显加重。部分撕裂表现为持续性钝痛,活动时疼痛加剧。可通过按压外踝前下方或内踝后下方韧带附着点进行初步判断,若按压时疼痛显著需警惕韧带断裂。
2、关节稳定性
尝试做踝关节内翻或外翻动作时出现关节异常松动感,或无法完成单腿站立测试,提示韧带可能断裂。前抽屉试验阳性表现为胫骨相对于距骨向前滑动超过4毫米,提示距腓前韧带损伤。这类功能性测试需由专业医师操作。
3、肿胀淤血
韧带断裂后48小时内会出现快速进展的肿胀,皮肤淤血面积常超过3厘米直径。肿胀程度与损伤严重度呈正相关,严重时整个踝关节区域呈现弥漫性肿胀,皮肤出现青紫色瘀斑。
4、活动受限
完全断裂会导致踝关节主动背屈和跖屈功能丧失,无法完成踮脚尖或勾脚动作。部分撕裂表现为关节活动范围减少超过50%,且活动时伴随关节弹响或卡顿感。需对比健侧关节活动度进行判断。
5、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动态观察韧带连续性,MRI能清晰显示韧带撕裂程度和位置,X线片用于排除合并骨折。对于疑似Ⅲ度韧带损伤者,应力位X线片显示距骨倾斜角超过15度或距骨前移超过6毫米具有诊断价值。
脚扭伤后应立即停止活动并采取RICE原则处理,即休息制动、冰敷消肿、弹性绷带加压包扎、抬高患肢。48小时内避免热敷或按摩,可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建议使用踝关节支具保护2-4周,逐步进行踝泵训练和平衡练习。若出现持续加重的肿胀疼痛、关节不稳定或行走困难,应及时至骨科或运动医学科就诊,必要时进行韧带修复手术。恢复期应避免剧烈跑跳运动,穿高帮运动鞋提供额外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