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通常会影响月经,可能引发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周期缩短、非经期出血等4大影响。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良性肿瘤,主要由平滑肌细胞增生形成,其症状与肌瘤位置、大小、数量密切相关。
1、月经量增多
肌壁间肌瘤和黏膜下肌瘤可能使宫腔面积增大,子宫内膜面积随之增加,导致月经量明显增多。长期月经过多可能引发贫血,表现为乏力、头晕等症状。临床常用宫血宁胶囊、断血流片等药物调节月经,严重时需行肌瘤切除术。
2、经期延长
肌瘤可能影响子宫收缩功能,导致经期延长至7天以上。部分患者会出现经血淋漓不尽的情况,可能伴随血块排出。这种情况需要与子宫内膜病变鉴别,可通过超声检查明确诊断,必要时使用氨甲环酸片等止血药物。
3、周期缩短
部分子宫肌瘤患者会出现月经周期缩短至21天以内,这与激素水平紊乱有关。肌瘤可能干扰卵巢激素的正常分泌,导致卵泡期缩短。此类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屈螺酮炔雌醇片等短效避孕药调节周期,同时监测肌瘤变化。
4、非经期出血
黏膜下肌瘤容易导致非经期不规则阴道出血,表现为点滴出血或中等量出血。这种出血可能与肌瘤表面溃疡或坏死有关。需要警惕子宫内膜恶性病变,可通过宫腔镜检查确诊,常用葆宫止血颗粒等中成药调理。
子宫肌瘤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饮食上注意营养均衡,适量增加瘦肉、动物肝脏等富含铁元素的食物,预防贫血发生。避免摄入可能含雌激素的保健品,如蜂王浆等。建议每3-6个月复查超声,监测肌瘤变化情况。若出现严重贫血、剧烈腹痛或短期内肌瘤快速增大,需及时就医评估手术治疗必要性。日常可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但应避免增加腹压的剧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