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厌奶期需注意调整喂养方式、观察精神状态、排查疾病因素、保持环境安静四点。厌奶期是婴幼儿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常见现象,可能与生理性因素或病理性因素有关。
1、调整喂养方式
减少单次喂奶量,增加喂奶频次,避免强迫进食。可尝试更换奶嘴型号或改用勺喂,选择温度适宜的奶液。喂奶时保持45度角姿势,喂奶后竖抱拍嗝10-15分钟。记录每日奶量变化,单日摄入量不低于平时60%可暂观察。
2、观察精神状态
监测清醒时反应灵敏度与睡眠时长,若出现嗜睡、哭闹异常需警惕。正常厌奶期宝宝每日尿量应达6-8次,体重每周增长不少于100克。注意有无伴随发热、皮疹、腹泻等异常体征,持续拒奶超过48小时应就医。
3、排查疾病因素
检查口腔有无鹅口疮、疱疹等病变,耳部是否因中耳炎疼痛拒食。消化道问题如乳糖不耐受可表现为腹胀、泡沫便。呼吸道感染时可能出现鼻塞影响吮吸。病理性厌奶通常伴随特定症状,需儿科医生鉴别诊断。
4、保持环境安静
选择光线柔和、噪音低的固定场所喂奶,避免他人逗引干扰。母亲情绪焦虑会传递至婴儿,需保持平和心态。可尝试播放白噪音或轻音乐,建立规律的喂养生物钟。病理性厌奶需及时干预,生理性厌奶多数2-4周自行缓解。
厌奶期可适当补充维生素D滴剂促进钙吸收,避免过早添加辅食。注意奶具每日煮沸消毒,冲泡奶粉按标准比例。定期监测生长发育曲线,若体重百分位下降超过两个区间需就医。家长应避免频繁更换奶粉品牌,记录喂养日志便于医生评估。病理性厌奶需完善血常规、过敏原检测等检查,生理性厌奶可通过抚触按摩改善消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