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痛经与继发性痛经的主要区别在于病因和发病机制,原发性痛经无器质性病变,而继发性痛经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痛经类型主要包括原发性痛经、继发性痛经,以及少数特殊类型如膜性痛经。
一、病因差异
原发性痛经与前列腺素分泌过多、子宫收缩异常等因素有关,多见于青春期女性。继发性痛通常由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炎等疾病导致,好发于育龄期女性。原发性痛经的疼痛多在月经初潮后1-2年内出现,继发性痛经的疼痛往往随病程延长逐渐加重。
二、症状特点
原发性痛经表现为月经期下腹痉挛性疼痛,可放射至腰骶部,常伴有恶心、头痛等症状,多在月经来潮前1-2天开始。继发性痛经的疼痛持续时间更长,可能从月经前持续至月经结束后,且可能伴随性交痛、排便痛等非经期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情况。
三、诊断方法
原发性痛经主要通过病史和体格检查诊断,必要时可做超声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继发性痛经需要结合妇科检查、超声检查、腹腔镜检查等明确病因,CA125检测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有辅助诊断价值,宫腔镜检查有助于诊断子宫腔粘连等疾病。
四、治疗原则
原发性痛经以对症治疗为主,常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栓等非甾体抗炎药,严重者可短期使用屈螺酮炔雌醇片等避孕药。继发性痛经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可选用地诺孕素片、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等药物,子宫腺肌病可能需要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
五、预后管理
原发性痛经多数随年龄增长或生育后缓解,日常可通过热敷、适度运动等方式改善。继发性痛经的预后取决于原发病控制情况,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需长期管理,子宫腺肌病严重者可能需考虑子宫切除术,所有患者都应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痛经患者应注意经期保暖,避免剧烈运动和生冷饮食,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缓解症状。继发性痛经患者应按医嘱规范治疗基础疾病,原发性痛经若症状加重或出现新发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器质性问题。无论哪种类型痛经,持续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都建议尽早就诊妇科专科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