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穿刺前通常需要完成甲状腺功能检查、凝血功能检查、血常规检查、超声检查以及心电图检查等基础项目。这些检查有助于评估甲状腺状态、排除操作禁忌证并确保穿刺安全性。
1、甲状腺功能检查
通过检测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游离甲状腺素等指标,判断是否存在功能亢进或减退。甲亢患者穿刺可能诱发甲状腺危象,需提前控制甲状腺激素水平。甲减患者则需评估是否需补充甲状腺激素。检查结果还会影响后续是否需结合放射性碘治疗等方案。
2、凝血功能检查
包括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指标。甲状腺血供丰富,凝血异常可能导致穿刺后出血或血肿形成。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者需提前调整用药方案,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需考虑替代诊断方式。
3、血常规检查
主要观察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低于50×10⁹/L时穿刺出血风险显著增加,需输注血小板悬液纠正。严重贫血患者可能需术前输血改善携氧能力,避免操作诱发循环代偿不足。
4、超声检查
高频超声可明确结节位置、大小、血流分布及周围血管走行,辅助制定穿刺路径。多发性结节需标记目标病灶,囊性成分为主的结节可能需调整穿刺手法。超声还能发现可疑颈部转移淋巴结,指导联合活检。
5、心电图检查
中老年患者或合并心血管疾病者需评估心功能。频发室性早搏、房颤等心律失常可能需药物控制后再行穿刺。严重心肌缺血患者应考虑在心电监护下操作,避免仰卧位诱发心绞痛发作。
穿刺前3天应停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避免剧烈咳嗽或颈部过度活动。操作当日着低领衣物方便暴露颈部,携带既往甲状腺相关检查报告。术后需按压穿刺点15分钟,2小时内禁食禁饮,24小时内避免颈部沾水。若出现进行性颈部肿胀、呼吸困难等需立即返院处理。日常注意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或感染迹象,1周内复查超声评估有无迟发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