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炎和鼻息肉是两种不同的鼻部疾病,主要区别在于病因、症状及治疗方法。鼻窦炎是鼻窦黏膜的炎症反应,通常由感染或过敏引起;鼻息肉则是鼻腔或鼻窦黏膜长期炎症刺激导致的良性增生组织。两者可能同时存在,但治疗策略不同。
1、病因差异
鼻窦炎多由病毒、细菌或真菌感染引发,也可能因过敏、空气污染或解剖结构异常导致鼻窦引流受阻。鼻息肉的形成与慢性炎症刺激密切相关,常见于长期过敏性鼻炎、哮喘或阿司匹林不耐受患者,黏膜在反复水肿后逐渐增生下垂。
2、症状表现
鼻窦炎主要表现为鼻塞、黄绿色脓涕、面部胀痛及嗅觉减退,急性期可能伴随发热。鼻息肉以持续性鼻塞、嗅觉丧失为主,严重时可出现睡眠打鼾或面部变形,但通常无脓涕和明显疼痛感。
3、检查特征
鼻内镜检查中,鼻窦炎可见黏膜充血肿胀,中鼻道可能有脓性分泌物;鼻息肉则表现为半透明灰白色肿物,多起源于中鼻道或筛窦。CT检查可明确鼻窦炎的范围和鼻息肉的大小及位置。
4、治疗方式
鼻窦炎以药物治疗为主,如克拉霉素片、桉柠蒎肠溶软胶囊联合鼻用糖皮质激素喷雾。鼻息肉较小者可尝试药物控制,常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和孟鲁司特钠片,但体积较大或复发者需行鼻内镜下息肉切除术。
5、预后转归
急性鼻窦炎经规范治疗多可痊愈,慢性鼻窦炎易反复发作。鼻息肉术后复发率较高,需长期随访管理,合并哮喘或过敏体质者更需系统治疗基础疾病。
日常需保持鼻腔清洁,避免接触过敏原,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合并鼻息肉患者应定期复查鼻内镜,监测病情变化。若出现持续鼻塞、头痛或视力改变,应及时就诊耳鼻喉科评估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冬季注意保暖防感冒,减少辛辣食物摄入以降低黏膜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