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血癌细胞筛查主要用于检测血液中与肿瘤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可辅助发现部分癌症的早期迹象或监测治疗效果。常见的筛查项目主要有肿瘤标志物检测、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循环肿瘤DNA检测、外泌体分析、基因突变检测等。
1、肿瘤标志物检测
通过检测血液中特定蛋白质或糖类物质的浓度变化,如甲胎蛋白、癌胚抗原、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等。这些标志物升高可能与肝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等疾病相关,但需结合影像学检查进一步确认。部分非肿瘤性疾病也可能导致标志物轻度升高。
2、循环肿瘤细胞检测
从外周血中分离出从原发灶脱落的肿瘤细胞,适用于乳腺癌、肺癌等实体瘤的辅助诊断。该技术能反映肿瘤侵袭性和转移风险,但早期癌症患者血液中肿瘤细胞数量较少,检测灵敏度存在局限。
3、循环肿瘤DNA检测
通过捕捉血液中肿瘤细胞释放的DNA片段,分析基因突变和表观遗传学改变。对肺癌、结直肠癌等具有较高特异性,可用于靶向用药指导,但成本较高且对早期微小病灶检出率有限。
4、外泌体分析
检测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携带的蛋白质、核酸等信息分子,有助于判断肿瘤类型和恶性程度。目前在胰腺癌、卵巢癌等研究中显示潜力,尚未作为常规临床筛查手段。
5、基因突变检测
通过二代测序技术筛查血液中与遗传性肿瘤相关的基因变异,如BRCA1/2基因与乳腺癌风险。适用于有家族史的高危人群,但需注意多数突变仅代表患病概率增加而非确诊。
抽血筛查不能替代组织病理学诊断,阳性结果需结合胃肠镜、CT等检查综合判断。建议高风险人群根据医生建议制定个性化筛查方案,普通人群保持每年健康体检。日常注意均衡饮食、规律作息、控制吸烟饮酒等危险因素,出现不明原因消瘦、持续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