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发芽土豆、霉变甘蔗、未煮熟的四季豆、河豚鱼、野生毒蘑菇等食物可能导致食物中毒。食物中毒通常由食物中的毒素或致病微生物引起,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一、发芽土豆
土豆发芽后会产生大量龙葵碱,这种毒素对胃肠黏膜有强烈刺激性,摄入后可能引起咽喉瘙痒、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龙葵碱耐高温,普通烹饪无法破坏其毒性。发现土豆发芽或表皮变绿时应整颗丢弃,不可切除发芽部分后食用。
二、霉变甘蔗
霉变甘蔗中可能含有节菱孢霉菌产生的3-硝基丙酸,这种神经毒素会损害中枢神经系统。食用后可能出现头晕、视力模糊、抽搐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呼吸衰竭。霉变甘蔗横截面呈红褐色或有霉斑,闻起来有酒糟味,发现异常应立即丢弃。
三、未煮熟的四季豆
四季豆含有皂苷和植物血球凝集素,未彻底加热时这些毒素可能引发恶心呕吐、四肢麻木等症状。烹饪时应确保四季豆失去原有生绿色,质地变软。集体食堂尤其要注意避免大锅翻炒不均导致的局部加热不足。
四、河豚鱼
河豚内脏和皮肤含有剧毒的河豚毒素,0.5毫克即可致死。毒素耐高温且无特效解毒剂,民间所谓去毒处理方法均不可靠。我国禁止餐饮单位加工制作河豚鱼,消费者切勿冒险尝试来源不明的河豚制品。
五、野生毒蘑菇
毒蘑菇含有的鹅膏毒肽等毒素可造成肝肾功能衰竭,误食后可能出现呕吐、幻觉等症状。民间鉴别方法如看颜色、验银器等均不科学,不同种类毒蘑菇外观差异大,非专业人员难以辨别。预防中毒最有效方法是勿采食野生蘑菇。
预防食物中毒需注意食材新鲜度并彻底加热,避免食用高风险食物。出现中毒症状应立即停止进食并保留可疑食物样本,及时就医进行洗胃等处理。日常应加强食品安全意识,生熟食品分开存放,定期检查库存食品质量,特别要注意婴幼儿、孕妇及老年人的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