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异常出血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控制。子宫异常出血可能与内分泌失调、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经量增多等症状。
1、调整生活方式
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稳定内分泌系统,避免熬夜或过度劳累。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瑜伽等,可促进血液循环,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出血。饮食上增加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预防缺铁性贫血。控制体重在合理范围,肥胖可能加重激素紊乱。减少摄入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盆腔充血。
2、药物治疗
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可用于调节月经周期,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引起的内分泌失调。氨甲环酸片能抑制纤维蛋白溶解,适用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急性止血。地屈孕酮片通过补充孕激素,治疗黄体功能不足导致的经期延长。使用药物需严格遵医嘱,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药物治疗期间需观察出血量变化,如出现头痛、乳房胀痛等副作用应及时复诊。
3、手术治疗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切除术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的异常出血,可切除部分或全部子宫内膜。子宫动脉栓塞术通过阻断血流供应,用于子宫肌瘤或腺肌症引起的顽固性出血。手术前需完善超声、宫腔镜等检查明确病因,术后需预防感染并定期随访。绝经后女性出现异常出血时,必要时需行诊断性刮宫排除恶变可能。
日常应注意记录月经周期和出血情况,包括经期天数、出血量及伴随症状。穿着宽松棉质内裤,保持会阴清洁干燥,经期避免盆浴和性生活。如出血伴有头晕、心悸等贫血症状,应及时就医。长期出血患者可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维生素K,增强血管弹性。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妇科检查和超声检查,监测子宫内膜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