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胀胀的腹部不舒服可以看消化内科、普外科或妇科。腹胀可能由胃肠功能紊乱、肠梗阻、盆腔炎等多种原因引起,需根据伴随症状选择科室。
1、消化内科
腹胀伴随反酸、嗳气或排便异常时建议首诊消化内科。胃肠功能紊乱可能因饮食不当、肠道菌群失衡导致,表现为间歇性腹胀伴肠鸣;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多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常合并上腹隐痛。医生可能开具铝碳酸镁咀嚼片、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莫沙必利片等药物,并通过胃镜或呼气试验明确病因。
2、普外科
突发腹胀伴呕吐、肛门停止排气需警惕肠梗阻,应立即就诊普外科。机械性肠梗阻常见于肠粘连或肿瘤压迫,腹部CT可显示肠管扩张;绞窄性肠梗阻会出现剧烈腹痛和腹膜刺激征,需紧急手术处理。此类情况禁用缓泻药,医生可能建议禁食并放置胃肠减压管。
3、妇科
育龄女性下腹胀痛应排查妇科疾病。盆腔炎多由上行感染引起,伴有白带异常和性交痛,超声可见输卵管增粗;卵巢囊肿蒂扭转会导致突发性单侧腹痛,需急诊手术。医生可能开具头孢克肟分散片、甲硝唑阴道凝胶等药物,严重者需静脉抗生素治疗。
4、急诊科
腹胀合并高热、便血或意识改变需紧急送急诊科。肠系膜血管栓塞可引起全腹压痛和血便,增强CT能发现血管闭塞;化脓性腹膜炎多继发于脏器穿孔,出现板状腹和感染性休克。此时需立即禁食补液,必要时行剖腹探查术。
5、中医科
功能性腹胀可尝试中医调理。脾胃虚弱型表现为餐后胀满,可用香砂六君丸;肝气犯胃型多见胁腹胀痛,适合柴胡疏肝散。针灸选取足三里、中脘等穴位,配合腹部推拿可促进肠蠕动。需注意排除器质性疾病后再行中医治疗。
日常应保持规律饮食,避免豆类、洋葱等产气食物,餐后适度活动促进消化。记录腹胀发作时间与饮食关联,就诊时详细描述疼痛性质、排便变化及月经周期。腹胀持续超过3天或体重骤降需及时就医,禁止自行服用泻药或止痛药掩盖病情。孕妇、儿童及老年人出现腹胀建议优先专科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