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时脚后跟疼痛可能与足底筋膜炎、跟腱炎、跟骨骨刺、脂肪垫萎缩或应力性骨折有关,可通过休息冰敷、更换跑鞋、拉伸训练、药物治疗或物理治疗等方式缓解。
1、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是足底筋膜反复牵拉导致的炎症,常表现为晨起第一步疼痛。跑步时足弓缓冲不足或突然增加跑量可能诱发。急性期建议使用冰敷缓解肿胀,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减轻炎症,配合足底筋膜滚轮按摩。慢性期需进行足底筋膜拉伸,如毛巾牵拉训练,每日重复进行。
2、跟腱炎
跟腱炎多因跑姿不当或小腿肌肉紧张导致跟腱过度负荷。疼痛集中于脚跟后上方,可能伴随局部肿胀。急性期应暂停跑步,使用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外敷,同时进行离心性跟腱训练如台阶提踵。恢复期建议穿戴跟腱护具,逐步恢复低强度跑步。
3、跟骨骨刺
跟骨骨刺是跟骨长期受力形成的骨质增生,X线检查可确诊。疼痛在承重时加剧,可能放射至足弓。轻症可使用硅胶足跟垫分散压力,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控制炎症。顽固性疼痛需考虑体外冲击波治疗,通过声波促进组织修复。
4、脂肪垫萎缩
足跟脂肪垫随年龄增长逐渐变薄,缓冲能力下降。表现为脚跟正中持续性钝痛,按压有凹陷感。建议选择带缓震设计的跑鞋,避免硬地跑步。可尝试注射透明质酸钠凝胶补充软组织厚度,配合超声波治疗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5、应力性骨折
跟骨应力性骨折常见于过度训练的跑者,疼痛呈进行性加重且夜间明显。需立即停止负重活动,通过核磁共振确诊。初期用支具固定,配合阿仑膦酸钠片促进骨愈合。恢复期应逐步进行水中跑步等非负重训练,6-8周后复查确认骨痂形成。
跑步后出现脚跟疼痛应减少跑量并观察症状变化,选择软硬适中的跑道,避免水泥路面。每日用温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进行小腿三头肌和足底筋膜拉伸。若疼痛持续超过2周或出现明显肿胀,需及时至骨科就诊。跑步前充分热身,逐步增加训练强度,注意跑姿避免足部过度内翻,选择足弓支撑良好的专业跑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