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性惊厥主要表现为体温骤升时出现的全身性抽搐,需重视的特点包括发作年龄集中在6个月至5岁、发作时体温通常超过38℃、抽搐多持续1-3分钟且自行缓解。热性惊厥是婴幼儿期常见的神经系统急症,多数与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有关,发作时可能伴随意识丧失、双眼上翻、四肢强直或阵挛性抽动等症状。
1、年龄特异性
热性惊厥好发于6个月至5岁儿童,尤其12-18个月为高发期,这与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有关。5岁后随着神经髓鞘化完成,发作概率显著降低。若首次发作超过6岁或小于6个月,需警惕癫痫或其他器质性疾病可能,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进行脑电图和影像学检查排除异常。
2、高热相关性
发作时体温通常超过38℃,常见于发热24小时内体温快速上升期。病毒感染是主要诱因,如上呼吸道感染、幼儿急疹等。抽搐程度与体温数值无直接关联,但体温上升速度越快越易诱发。家长需注意监测发热儿童体温变化,每1-2小时测量一次,体温超过38℃时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或布洛芬混悬滴剂进行退热。
3、短暂自限性
典型发作持续1-3分钟,90%在5分钟内自行停止,发作后患儿多有短暂嗜睡。抽搐时表现为双眼凝视或上翻、面部青紫、四肢节律性抽动。复杂型热性惊厥可能持续超过15分钟或24小时内反复发作,这种情况需排除脑膜炎等疾病,必要时医生会使用地西泮注射液或咪达唑仑鼻喷雾剂终止发作。
家长发现孩子热性惊厥发作时,应保持冷静,将孩子侧卧防止误吸,松开衣领确保呼吸通畅,记录发作时间和表现。禁止掐人中、塞物品入口或强行约束肢体。发作停止后尽快就医明确发热原因,发热期间保证充足水分摄入,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既往有热性惊厥史的儿童,发热时可遵医嘱预防性使用地西泮栓剂,但须严格掌握适应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