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脱垂的临床表现主要有阴道口肿物脱出、下坠感及腰骶酸痛、排尿或排便异常。子宫脱垂是指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部分或全部脱出阴道口外,根据脱垂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1、阴道口肿物脱出
阴道口肿物脱出是子宫脱垂最典型的表现,患者在站立或腹压增加时可见阴道口有球形肿物脱出,平卧时可能自行回缩。轻度脱垂时肿物仅在阴道内,重度时子宫颈甚至宫体完全脱出阴道口外。脱出物长期摩擦可能导致黏膜充血、溃疡或感染。这种情况通常与盆底肌肉松弛、分娩损伤或长期腹压增高等因素有关,需通过盆底肌锻炼或手术修复改善。
2、下坠感及腰骶酸痛
患者常自觉会阴部有下坠感,久站、咳嗽或负重后加重,伴随持续性腰骶部酸痛。症状源于子宫韧带牵拉和盆腔压迫,可能放射至大腿内侧。长期脱垂会导致盆腔充血和神经压迫,疼痛在月经期或劳累后更明显。这类症状需避免提重物,可尝试膝胸卧位缓解,严重者需佩戴子宫托或手术矫正。
3、排尿或排便异常
子宫脱垂可能压迫膀胱或直肠,导致压力性尿失禁、排尿困难或便秘。患者表现为咳嗽漏尿、尿频尿急,或需用手推回脱垂物才能排便。重度脱垂可能合并膀胱膨出或直肠膨出,引发尿潴留或粪块嵌塞。此类情况需评估盆底功能,轻症可通过凯格尔运动改善,合并器官膨出时需手术修复盆底结构。
子宫脱垂患者应避免长期站立或提重物,坚持每日盆底肌训练如凯格尔运动,控制慢性咳嗽和便秘。饮食需增加膳食纤维预防腹压增高,选择高蛋白食物促进组织修复。中重度脱垂或出现溃疡感染时需及时就医,根据年龄和生育需求选择子宫托或盆底重建手术。术后三个月内禁止剧烈运动和性生活,定期复查盆底功能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