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齿形成通常需要数月到数年时间,与口腔卫生、饮食习惯等因素密切相关。频繁进食高糖食物、长期不彻底清洁牙齿、忽视牙缝清洁、饮用酸性饮料、夜间哺乳后不清洁口腔、吸烟等6种不良习惯会显著加速龋齿发展。
龋齿是牙体硬组织在细菌作用下发生的慢性进行性破坏,其形成过程分为脱矿、再矿化失衡和龋洞形成三个阶段。初期脱矿阶段可能持续数月,表现为牙釉质表面出现白垩色斑块,此时若加强口腔护理仍可逆转。当脱矿程度超过再矿化能力时,牙釉质结构崩解形成浅龋,此阶段约需6-12个月。若不及时干预,细菌向牙本质层侵蚀形成中龋,进展速度加快至3-6个月。深龋阶段细菌侵入牙髓仅需1-3个月,可能引发剧烈疼痛。
高糖饮食为致龋菌提供代谢底物,产酸量增加使口腔pH值低于临界值5.5的频率升高。碳酸饮料和果汁的酸性成分直接腐蚀牙釉质,同时糖分促进细菌生物膜形成。夜间哺乳后未清洁的奶渍在口腔滞留6-8小时,致龋菌利用乳糖产酸的速度是白天的两倍。烟草中的焦油会改变唾液成分,降低其对酸性物质的缓冲能力。横向刷牙方式无法有效清除邻面菌斑,牙线使用不足导致邻面龋发生率提高。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可使龋齿形成周期缩短至原有时长的三分之一。
保持每日两次巴氏刷牙法并使用含氟牙膏,餐后使用牙线清理邻面,限制高糖饮食摄入频率,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涂氟处理,可有效延缓龋齿进展。出现牙齿敏感或变色时应及时就诊,早期龋齿通过再矿化治疗即可恢复,避免发展至需要充填或根管治疗的程度。儿童建议每3个月检查一次牙面,成人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专业洁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