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和肺动脉高压是两种不同的疾病,主要区别在于病因、病理机制和临床表现。慢阻肺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肺动脉高压则是指肺动脉压力异常升高的一种病理状态。
1、病因不同
慢阻肺主要由长期吸烟、空气污染或职业粉尘暴露引起,导致气道和肺泡结构破坏。肺动脉高压的病因包括特发性肺动脉高压、先天性心脏病、结缔组织病等,涉及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和血管重构。
2、病理机制不同
慢阻肺的病理改变集中在气道炎症、黏液高分泌和肺泡壁破坏,形成肺气肿。肺动脉高压的核心病理是肺血管阻力增加,右心室后负荷加重,最终导致右心衰竭。
3、临床表现不同
慢阻肺患者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和活动后气促,急性加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加重。肺动脉高压患者以进行性活动耐力下降为主,晚期可能出现胸痛、晕厥和下肢水肿。
4、诊断方法不同
慢阻肺诊断主要依靠肺功能检查显示持续气流受限,支气管舒张试验阴性。肺动脉高压需要通过右心导管检查直接测量肺动脉压力,超声心动图可提供初步筛查。
5、治疗原则不同
慢阻肺治疗以支气管扩张剂和糖皮质激素为主,强调戒烟和肺康复。肺动脉高压需使用靶向药物如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严重病例可能需要肺移植。
慢阻肺和肺动脉高压可能同时存在,慢阻肺患者长期缺氧可继发肺动脉高压。两类患者均需避免呼吸道感染,保持适度运动,遵医嘱规范用药。定期随访肺功能和心功能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饮食注意营养均衡,保证优质蛋白摄入,控制钠盐摄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