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败血症是怎么引起的 成年人败血症的3个诱因分析

发布于 2025/07/14 20:48

成年人败血症主要由细菌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创伤或手术等因素引起。败血症是病原体侵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严重时可导致器官功能障碍甚至休克。常见诱因包括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腹腔感染等原发感染灶未及时控制,糖尿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导致的免疫防御能力下降,以及严重烧伤、开放性骨折或侵入性医疗操作造成的病原体直接入血。

1、细菌感染

细菌感染是败血症最常见的诱因。当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等病原体突破局部感染屏障进入血液时,会引发全身炎症反应。患者可能出现寒战高热、呼吸急促、心率增快等症状。临床常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等广谱抗生素进行经验性治疗,同时需根据血培养结果调整用药。及时控制胆道感染、化脓性中耳炎等原发感染灶对预防败血症至关重要。

2、免疫功能低下

艾滋病患者、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者、肿瘤化疗人群等免疫功能受损个体更易发生败血症。这类人群中性粒细胞数量或功能异常,难以有效清除血中病原体。临床表现为持续低血压、意识模糊等脓毒性休克征兆时,需联合使用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与血管活性药物。定期监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避免接触传染源是重要预防措施。

3、创伤或手术

严重创伤如开放性骨折、大面积烧伤会破坏皮肤黏膜屏障,使环境中的病原体直接侵入血管。胃肠穿孔、胆道手术等腹部操作可能导致肠道菌群移位入血。此类患者需预防性使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伤口护理应严格无菌操作。中心静脉导管留置超过7天也可能成为感染源,需定期更换敷料并评估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迹象。

预防败血症需加强慢性病管理,糖尿病患者应控制血糖在合理范围,肝硬化患者需预防自发性腹膜炎。出现不明原因发热超过38.5℃伴寒战、心率超过90次/分钟时需及时就医。日常保持皮肤清洁完整,呼吸道感染期间避免用力擤鼻,导尿管等侵入性装置须规范护理。合理膳食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有助于维持免疫功能,但出现感染症状时禁止自行服用抗生素。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