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结炎和淋巴结核可通过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原学检测、病理活检及免疫学检查进行鉴别。淋巴结炎多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淋巴结核则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导致,常伴随低热、盗汗等全身症状。
淋巴结炎患者通常有近期感染史,如咽喉炎或皮肤破损,病变淋巴结质地较软且有压痛,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升高。超声检查可见淋巴结增大伴血流信号增强,抗生素治疗有效。淋巴结核病程较长,淋巴结常呈串珠样排列,质地偏硬且可能形成冷脓肿,结核菌素试验或γ-干扰素释放试验呈阳性,CT扫描可见钙化灶或坏死区。
淋巴结核患者多有结核病接触史或免疫力低下基础,病理活检可见干酪样坏死和朗汉斯巨细胞,抗酸染色可检出结核杆菌。而淋巴结炎病理表现为中性粒细胞浸润,细菌培养可能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两者治疗方案截然不同,淋巴结炎需用头孢克洛颗粒等抗生素,淋巴结核需规范使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等抗结核药物。
日常需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感染,出现无痛性淋巴结肿大超过两周或伴随消瘦症状时应尽早就医。结核患者需隔离治疗并完成全程用药,密切接触者应进行结核筛查。合理膳食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A有助于免疫力提升,但不可自行使用药物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