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疱疹性结膜炎可通过抗病毒滴眼液、冷敷、保持眼部清洁、避免揉眼、及时就医等方式治疗。疱疹性结膜炎通常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可能伴随眼睑红肿、畏光流泪等症状。
1、抗病毒滴眼液
疱疹性结膜炎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需使用抗病毒滴眼液控制感染。常用药物包括阿昔洛韦滴眼液、更昔洛韦滴眼液等,能抑制病毒复制。使用前需清洁双手,避免瓶口接触眼睛。家长需遵医嘱按时给药,不可自行增减剂量。若出现眼睑水肿加重或分泌物增多,应立即复诊。
2、冷敷
冷敷可减轻眼睑肿胀和灼热感。将干净毛巾浸冷水后拧干,轻轻敷于闭合的眼睑上5-10分钟,每日重复2-3次。冷敷时避免压迫眼球,毛巾温度不宜过低以防冻伤。家长需确保儿童配合操作,若患儿抗拒或出现皮肤发白应停止。冷敷后需及时擦干周围皮肤,防止潮湿刺激。
3、保持眼部清洁
用无菌生理盐水或医生推荐的清洁液冲洗结膜囊,每日2-3次清除分泌物。冲洗时让儿童仰头,轻轻拉开眼睑,从内眼角向外冲洗。家长需使用一次性棉签清理眼睑边缘,避免交叉感染。注意区分患眼和健眼清洁工具,毛巾需每日消毒更换。若分泌物呈脓性,可能提示细菌混合感染,需就医评估。
4、避免揉眼
揉眼可能导致病毒扩散或继发细菌感染。家长应为患儿修剪指甲,必要时可佩戴护目镜或约束手套。可通过分散注意力缓解眼部不适感,如听故事、玩玩具。若患儿因瘙痒频繁揉眼,可能需在医生指导下加用抗过敏药物。观察是否伴有过敏性结膜炎体征如结膜苍白水肿。
5、及时就医
若出现角膜浑浊、视力下降或发热等全身症状,提示可能发展为疱疹性角膜炎。需通过裂隙灯检查评估角膜受累程度,严重者需联合口服抗病毒药物如伐昔洛韦颗粒。家长需监测患儿体温及精神状态,避免延误治疗导致角膜瘢痕。反复发作的疱疹性结膜炎可能与免疫功能异常有关,需进一步检查。
疱疹性结膜炎患儿应单独使用毛巾、枕头等物品,避免交叉感染。饮食宜清淡,多补充维生素A和优质蛋白,如胡萝卜泥、鸡蛋羹等促进黏膜修复。恢复期避免游泳或接触粉尘环境,外出可佩戴防紫外线眼镜。定期复查至症状完全消失,若一年内发作超过3次需排查免疫缺陷。家长应教育儿童养成不揉眼、勤洗手的卫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