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着手套被狗咬出血但手套未破损时,通常感染风险较低,但仍需及时处理伤口并评估狂犬病暴露风险。狂犬病病毒可通过破损皮肤或黏膜侵入,即使手套未破,若咬合力较大可能导致皮下组织损伤。
被咬后应立即用流动清水和肥皂交替冲洗伤口15分钟,彻底清除动物唾液。使用碘伏或酒精对伤口及周围皮肤消毒,避免用力挤压伤口。手套虽未破损,但需检查皮肤是否有肉眼不可见的微小裂口,尤其当局部出现红肿、疼痛或渗液时提示存在潜在损伤。若狗为家养且已接种狂犬疫苗,可观察狗10天;若为流浪狗或无法追踪免疫史,建议24小时内接种狂犬疫苗。伤口较深或位于头面部时需联合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极少数情况下,厚手套可能掩盖皮肤实际损伤程度。当咬伤处出现持续疼痛加剧、发热、淋巴结肿大等表现时,提示可能继发细菌感染,需就医进行清创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呋辛酯片等。破伤风免疫史超过5年者需加强接种。
保持伤口干燥清洁,每日观察愈合情况。避免抓挠或使用刺激性药膏,48小时内出现异常肿胀需立即就医。与狗接触后规范洗手,处理伤口时建议佩戴新的一次性医用手套。狂犬病致死率极高,暴露后预防处置无禁忌证,孕妇及婴幼儿也需全程接种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