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便血、长期腹泻或便秘、不明原因消瘦、家族肠癌病史四种情况建议做肠镜检查。肠镜能直观观察结直肠黏膜病变,是筛查和诊断肠道疾病的重要手段。
1、便血
持续或反复出现的便血需警惕肠道病变。鲜红色血便可能与痔疮、肛裂有关,暗红色血便可能提示结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或结直肠癌。肠镜检查可明确出血部位和性质,同时进行活检或止血治疗。若伴随腹痛、排便习惯改变,需尽快就医排查。
2、长期腹泻或便秘
持续超过4周的排便异常需肠镜评估。慢性腹泻可能由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或肠道感染引起,顽固性便秘可能提示肠梗阻或巨结肠。肠镜能鉴别功能性肠病与器质性病变,对克罗恩病等疾病具有诊断价值。
3、不明原因消瘦
6个月内体重下降超过5%且无明确诱因时,需排查消化道肿瘤。结直肠癌常以消瘦伴贫血为首发症状,肠镜可发现早期肿瘤病灶。同时应结合肿瘤标志物检测,排除其他消耗性疾病可能。
4、家族肠癌病史
直系亲属有结直肠癌或腺瘤性息肉病史者,建议40岁起定期肠镜检查。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家族成员需更早筛查。肠镜能发现癌前病变,通过切除息肉降低癌变风险,筛查间隔根据风险等级定为1-5年。
肠镜检查前需低渣饮食并服用清肠剂清洁肠道,检查后可能出现短暂腹胀。高危人群应建立规律筛查计划,普通人群50岁后建议每5-10年筛查一次。日常保持高纤维饮食、控制红肉摄入、戒烟限酒有助于预防肠道疾病。出现报警症状时须及时就诊,避免延误诊断。